沉浸式学习:从汉服穿越到直播带货
走在越南大学校园,时常能看到身着汉服的学生在练习 ‘拱手作揖’。河内大学中文系学生阮氏芳告诉记者:’我们通过角色扮演《延禧攻略》里的场景,不仅记住了 ‘臣妾告退’这样的古语,还学会了宫廷礼仪。’ 这种 ‘穿越式学习法’已成为越南高校的新潮流。

更硬核的是胡志明市经济大学的 ‘中文电商直播大赛’。学生们分组模拟跨境直播,用 ‘宝宝们看过来’的带货话术推销越南咖啡。参赛者陈文雄兴奋地展示数据:’我们用广东话喊出 ‘靓仔饮咖啡’,观看时长直接翻倍!’
文化破圈:追剧追星成最强驱动力
在河内大学孔子学院的候考区,总能听到学生们哼唱周深的《许卿安》。调查显示,76%的越南00后通过追剧学中文。为了看懂白鹿的台词,有考生狂背500个成语;因为喜欢张凌赫的古风台词,粉丝们自发组织 ‘苍兰诀台词研讨会’。

经济刚需:中文证书成职场 ‘黄金门票’
‘HSK六级证书在手,年薪至少3000万越南盾!’在河内人才市场,这样的招聘标语随处可见。中国连续多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,中越跨境合作区每天处理超5000份双语文件。
文化共鸣:在语言学习中寻找 ‘根’
在河内文庙广场,学生们边吃烤肉边查 ‘孜然’的写法;在胡志明市的咖啡馆,年轻人用中文讨论 ‘甜粽咸粽之争’。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方式,让中文从课本走进了日常。

正如胡志明市某语言学校的标语所说:’中文不是选修课,而是未来生活的必答题。’ 在RCEP框架下,这群年轻人正在用双语能力搭建中越合作的新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