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开播!短剧季》遇冷:短剧+综艺模式能否破局?
近期,综艺《开播!短剧季》尝试将短剧与综艺结合,为短剧演员提供表演机会和热度。然而,节目播出后市场反响平平,市占率仅0.59%,豆瓣评价也多为低分。这档由东方卫视、爱奇艺等联合出品的节目,能否为“短剧+综艺”模式开辟新路径?
节目遇冷的原因分析
《开播!短剧季》作为《开播!情景喜剧》的续作,将孵化内容转向短剧。节目邀请了宁静、张萌等监制,以及26位青年演员参与。尽管节目试图打破短剧“草台班子”的刻板印象,全景呈现短剧制作过程,但其赛制与《无限超越班》类似,演员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,导致部分演员只能竞演一个角色。
在内容上,节目对《杜拉拉升职记》《聊斋》等长剧IP进行短剧二创,融入重生、复仇等元素。然而,导师多为长剧演员出身,评判标准严苛且不适应短剧节奏。“长剧不会这么拍”的张萌点评,暴露了长剧与短剧的审美差异。
短剧演员的困境与机遇
节目中,李沐宸等长剧演员坦言转战短剧的无奈:长剧周期长、水花小,短剧反而能带来更多曝光。而短剧演员如锦超,虽在《无限超越班》中获得长剧资源,表现却不如短剧亮眼。“观众不会再给你100分钟了,内容碎片化是大势所趋”,制片人阿苏的这番话,点明了短剧的市场潜力。
传统广电拥抱短剧
政策推动下,传统广电加速布局短剧精品化。芒果TV、浙江卫视等纷纷推出“上星”短剧,东方卫视更设立“品质东方·微剧场”。上星短剧题材更倾向现实主义,如《南辕北辙的我们》《重返十八岁的夏天》等,与主旋律风格契合。
“短剧+”模式的未来
短剧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超千亿元,“短剧+文旅”“短剧+综艺”等模式崭露头角。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等短剧带动文旅经济,《跟着短剧去旅行》尝试融合“短剧+综艺+文旅”。“短剧+综艺”虽面临挑战,但或将成为新风口。
短剧综艺的创新之路虽坎坷,却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。未来,如何平衡短剧与综艺的叙事节奏,维持节目质量,将是内容创作者的关键课题。